
最近上到人文的課程
所做的專題報告題目
是歷史人物的介紹
我們選擇了梵谷

後期印象主義時期
﹝Vincent van Gogh﹞﹝1853 ~ 1890﹞
梵谷是荷蘭牧師之子,曾住過布魯塞爾、艾登、海牙、德倫特、魯恩和安特衛普等地。
梵谷在荷蘭時期所表現的繪畫特色是:用色陰暗,造型滯重,描繪主題主要為農民及其農務。其弟西奧﹝Theo﹞勸他用當時一般印象派畫家所用的明快的色調,他不予理會;但在安特衛普的短期停留期間,他開始對日本的浮士繪和魯本斯﹝Rubens﹞的作品發生興趣。
1886 年,梵谷回到巴黎和西奧一起工作,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,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-羅特列克﹝Toulouse-Lautrec﹞、畢沙羅﹝Pissarro﹞、竇加﹝Degas﹞和高更﹝Gauguin﹞,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。因此這時期,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;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,曾一度傾向秀拉﹝Seurat﹞的點描法,題材則轉向花卉、巴黎景物、人像畫及自畫像,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。
1888 年,梵谷前往阿耳﹝Arles﹞,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、生動、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。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,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﹝Synthetism﹞的影響,其特色是造型簡化,少用混色。1888 年 12 月,梵谷精神變得錯亂,一直到他去世之前,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。在聖雷米﹝St Remy﹞和奧文斯﹝Auvers﹞,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、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,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。1890 年 7 月,梵谷於奧文斯持槍自殺。
西奧是梵谷精神與經濟的長期支持者,他冗長、傾訴的信大多是寫給西奧的。在他自殺的六個月後,西奧也跟著去世。
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
曳起橋與打傘女士
﹝Drawbridge with a Lady with a Parasol﹞
1888 年
油彩‧畫布,49.5 x 64 公分
華拉夫理查茲博物館 ,科隆﹝Cologne﹞,德國
這幅畫呈現一片寧靜
寬闊的天空和水面上幾個稀疏的物體
在他的安排下成為色彩的實驗
畫上的主題只是讓顏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罷了
顏色彷彿是這些物體的第二層表皮
從堤防上遠眺
天空向四周延展
水的面積相對的渺小
曳起橋在正午的陽光下左右相對
橋上的人成了幾個影子
以及用白色調表現的日光等
都是印象派畫家的畫風的痕跡
梵谷在這地方顯然深受影響
梵谷之歌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i_P8XwrSCU